欢迎访问哈尔滨平台

咨询电话:
18946119858

行 业 分 类

首页 新闻资讯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行业展会 企业名录 招商加盟 人才招聘 关于我们
首页 > > 哈尔滨的“火出圈”背后 用朴实真诚留住更多游客

哈尔滨的“火出圈”背后 用朴实真诚留住更多游客

2024-07-10 08:49      点击量:299  评论(0人参与)
 

人造月亮、飞马踏冰、冻梨变刺身、豆腐脑放糖、吃地瓜配勺、热气球在松花江起飞……这让哈尔滨本地人都从未感到陌生的家乡,在2024年伊始,成为最热的网红城市。网友评论说,哈尔滨接住了“泼天的富贵”,为“开门红”打了个样儿。


  据哈尔滨市文旅局测算,今年元旦期间,哈尔滨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同比增长441.4%;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同比增长791.92%。


  据携程发布《2024春节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显示,哈尔滨旅游热度从元旦延续至春节假期,春节期间哈尔滨旅游预订订单同比增长超14倍,超全国增速两倍。



 为什么是哈尔滨?

  早上七点,哈尔滨的红专街早市已人山人海。卖包子、馄饨、羊汤的小摊上早已经坐满了人。一些卖油炸糕、肉蛋堡的网红小摊前排起了长长的队,有的已经排出去一百米。各家小店蒸腾的热气让整条街看起来“仙气十足”。


  很多热门旅游城市应该都没有想到,开年最大的“对手”竟然会是哈尔滨。作为地球上冬季平均气温最低的超大型城市,哈尔滨的优势和劣势十分明显。


  众所周知,北方冬天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地面上泥土冻得挖机都挖不动,没有办法施工,一年要耽误好几个月,从11月份开始,要到第二年4月才能完全恢复。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与之相反的是,工业时代留下的底子加上地理纬度的优势,哈尔滨是非常适合夏季避暑和冬季冰雪旅游的,而它本身就是传统旅游城市。


  事实上,如今备受年轻人追捧的“冰雪大世界蹦迪”“索菲亚教堂拍照”“洗浴中心过夜”等项目,早在多年前就已悉数登场。


  尽管成为网红需要一定的运气,但哈尔滨的走红其实有迹可循。


  黑龙江文旅厅厅长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哈尔滨的爆火不是偶然,已经做了一年的准备。此前,他们策划过“淘学企鹅”“歌声里的黑龙江”等IP,还邀请了文旅博主合作,注重游客需求。“哪里不满意我们调整哪里,需要什么我们就上什么”。更重要的是,让游客感到舒适和被尊重,“用游客的思维来换位思考”是把游客们留下来的“秘诀”。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看来,哈尔滨的“火出圈”关键在于传递了一个品质、温情和善意的城市形象。包括推出免费“地铁摆渡票”、连夜更换公交站牌、给地下通道铺地毯等在内的举措,是城市与游客、市民的同频共振和良性互动。


  各地文旅“卷”上热搜


  在哈尔滨冰雪游带动下,国内旅游消费也在全面复苏。


  中国旅游研究院做出旅游经济形势持积极乐观的预期,预计2024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将分别超过60亿人次和6万亿元,出入境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收入将分别超过2.64亿人次、1070亿美元。


  各地文旅成了2024年一开年最“卷”的部门。


  1月9日,河南文旅开启“题海战术”,四天发布112条视频。之后“山河四省”开启内卷模式,并带动陕西文旅、湖北文旅等各地文旅频繁更新,电脑“累冒烟”、在线改名、土味喊麦等等,引来众多网友围观。


  此后,各地文旅纷纷开启“摇人”模式,吉林文旅请网红白冰推广家乡;江西文旅在线喊话刘涛、邓超等江西籍明星给家乡上分;重庆文旅找来肖战,河北文旅找到赵丽颖,河南文旅请来王一博等等。


  听劝、宠粉、态度真诚、与网友平等互动,是各地文旅圈粉的法宝。


  除了在线互动,各地还拿出“真金白银”,吸引游客前往。据不完全统计,甘肃鸣沙山月牙泉、福建武夷山、陕西华山、安徽黄山、西藏布达拉宫等知名景区均推出春季期间半价、免票的优惠政策。


  网红城市的“自我修养”


  从2023年初“进淄赶烤”、年中“天津跳水”、到了2024年年初“冰城蹦迪”,这届年轻人对于“网红城市”的青睐,凸显了社媒流量对于文旅产业的赋能作用。当下,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社交网络了解一座城市,对于地方文旅产业来讲,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首先,这些城市本身就有着独特的旅游文化和风土人情,比如大理很早就以“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闻名;其次,社交媒体的裂变传播是流量汇聚的重要因素,比如短视频博主和天津大爷的互动,吸引更多粉丝慕名前来打卡;最后,要想让“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需要当地政府、企业、居民共同行动,比如淄博的烧烤专列一条龙、哈尔滨专门为冰雪节放假等。


  更为重要的是,年轻人关注的,不再是以“诗与远方”为名的消费主义,而是回归“衣食住行”本身的提质升级。


  这背后印证着,理性和悦己成为更具韧性的消费需求,年轻人向往松弛自在、拒绝无谓内耗。因此他们看重整个旅游过程带给消费者的综合体验,诸如当地居民是否友好、商家服务是否温馨、相关部门是否善于聆听和及时回应社会上的声音,等等。


  旅游城市的塑造也跳脱出“传统套路”,不再靠猎奇消费和土味营销哗众取宠,而是围绕自身定位及城市形象打造IP,以最朴实的“本来面目”换取消费者的真心认可。


  评论认为,逐步提高城市的旅游承载能力、接待能力、服务水平,才是游客和当地民众最需要、最期待的,也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资讯排行

热搜新闻词

产品快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哈尔滨市香坊区吉昌互联网商贸商行

联系电话:18946119858 邮箱:liulixia0957@163.com

备案号:黑ICP备2024022247号-5

公安备案号: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