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哈尔滨平台

咨询电话:
18946119858

行 业 分 类

首页 新闻资讯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行业展会 企业名录 招商加盟 人才招聘 关于我们
首页 > 政策法规 > 这个冬天,哈尔滨火了!关于它的历史和文化,讲给孩子

这个冬天,哈尔滨火了!关于它的历史和文化,讲给孩子

2024-07-10 08:49      点击量:385  评论(0人参与)
 

进入12月份以来

从各地飞往哈尔滨赏冰乐雪的游客

络绎不绝

近日

哈尔滨为了招待

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

真的整出了好多花活儿


继饭店里冻梨摆盘冲上热搜后

人造月亮、飞马踏冰

热气球、交响乐团

……



从左到右依次为:交响乐团、人造月亮、温暖驿站、飞马踏冰

哈尔滨真的把游客宠上了天!



哈尔滨究竟准备了多少“大招”?

为了招待好“小土豆”

哈尔滨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

活像一只“开屏的孔雀”


“尔滨”火了!

“把咱们都整不会了”

面对这“泼天的富贵”

哈尔滨不遗余力地

向游客们展示自己的真诚

关于哈尔滨的历史与文化

你了解多少?

快来一起看看吧~


因水而生,依路而兴


这片土地的一切

要从一条江说起


发源自长白山天池的松花江

是哈尔滨的母亲河

江流穿城而过

把整个城市都带得活了起来

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

提供了无尽的富饶


这片流域的文明

源远流长

早在两万两千年前的

旧石器时代晚期

就有了先民活动的踪迹


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这里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

金朝第一座都城

就坐落在哈尔滨阿城


数百年来

人们渔猎耕作

此处人烟渐盛

然而也只是一片

分散在松花江边的村落



图片来源:哈尔滨党史纪念馆


19世纪末

随着中东铁路第一根枕木的落下

这个曾经的小渔村开始发展变化

成为了少有的

先有铁路、后建城的城市

又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一艘小船从中东铁路桥下通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T”字型的中东铁路线


在这里交汇


大量的资金


和形形色色的人口涌入


被快速国际化的哈尔滨


也迅速成为了一座华洋杂集


“与欧美各城市并驾齐驱”的大都市


屈辱与抗争


翻开城市的历史

有过屈辱的血泪

更有奋起的抗争


1932年

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区

国难当头


当倭寇入侵、国土沦丧

杨靖宇、赵尚志

赵一曼、李兆麟

等无数民族英雄英勇反抗

用鲜血浸染黑土地

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寸寸河山


他们的名字

被熔铸进大街小巷

向人们诉说着

那段沉痛的往事


还有很多人来到哈尔滨

会来看一堵墙

它坐落在平房区

是侵华日军逃离前

炸毁“七三一部队”驻地遗留的罪证



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动力班遗址附近,一位参观者在拍照。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曾经的焦土废墟上

如今建起了一座陈列馆

时刻提醒后人

不忘国耻

共图民族复兴伟业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黑盒”外景。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这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传播最早的城市

诞生了东北地区

第一个党组织

也成为了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这里

历经风霜雨雪

依然血性硬朗


万种风情


时光荏苒

虽然激荡的岁月

已随时间的浪潮远去

但来自异域的多元文化

早已在这座城市的血脉里

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许多人来到哈尔滨

第一站就是直奔中央大街

确实,没去踩踩那街道上铺设的

形状大小都酷似面包的“面包石”

就不算来过哈尔滨

据说在当时

这一块石头可要值一块现大洋呢


这条全长1450米的大街

与其说它是一条繁盛的商业步行街

倒不如说是一个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这里汇聚了

巴洛克、文艺复兴、折衷主义等

多种建筑风格

西方建筑史上很多有影响力的建筑流派

在这里也能觅得踪迹


走在这里

每一步都是风情


哈尔滨游客服务中心位于哈尔滨市百年老街中央大街上,是一座具有浓郁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百年老建筑。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从中央大街出发

穿过两条街

就是始建于1907年

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


红砖绿顶互相辉映

巨大的洋葱头穹顶上

金色十字架高耸入云

一下雪,就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


如果觉得还没看够

那你还可以乘车前往

坐落在阿什河畔的伏尔加庄园

走进巴甫洛夫城堡、圣尼古拉大教堂

再品尝一杯浓烈的伏特加

俄式韵味也不过如此


但你若想更直接地感受

欧陆风情与东方文明的交汇

来老道外

一定让你大开眼界


这里的建筑

外部是巴洛克的形式

而内部却是中式庭院的布局


仔细看看外墙的浮雕

没有十字架,没有圣母

没有丘比特,也没有执矛的勇士

取而代之的是

象征着五谷丰登的麦穗

和富贵吉祥的牡丹等

在中国有着美好寓意的图案



这种当地劳动人民

在原始巴洛克的基础上

融入中华文化而创造出的

中西合璧的建筑

有个很直白的名字

——中华巴洛克


想想还有点浪漫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

大抵就是如此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资讯排行

热搜新闻词

产品快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哈尔滨市香坊区吉昌互联网商贸商行

联系电话:18946119858 邮箱:liulixia0957@163.com

备案号:黑ICP备2024022247号-5

公安备案号:备案中